輕松掃碼 科普一下
體重指數(shù)(BMI)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一個標準。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臨床營養(yǎng)科主任于康告訴科普時報記者,其計算方式簡單,用體重(千克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即可得出。我國成年人體重指數(shù)適宜范圍應維持在18.5≤BMI<24.0。當BMI<18.5時,意味著體重過輕,可能存在營養(yǎng)不良等健康隱患;若24.0≤BMI<28.0,則屬于超重;而BMI≥28.0就達到肥胖標準了。
除了BMI,腰圍也是評估體重狀況的重要指標。于康介紹,中心型肥胖,也叫腹型肥胖,對健康危害較大。成年男性腰圍≥90厘米、女性腰圍≥85厘米,即為中心型肥胖;若85厘米≤男性腰圍<90厘米、80厘米≤女性腰圍<85厘米,則處于中心型肥胖前期。
體重管理并非單純的減肥,“像‘小胖墩’‘節(jié)日胖’‘假期肥’這類體重超標的情況,確實需要減肥來控制體重?!庇诳当硎荆绻旧磉^于消瘦,或者不胖卻執(zhí)意減肥,這種情況就需要通過科學方式增肥或停止減肥,維持健康體重。
“控制總能量攝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體重管理的關(guān)鍵?!庇诳到ㄗh,一般推薦每日能量攝入男性為1200-1500kcal、女性為1000-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。對于超重和肥胖個體,建議在此基礎(chǔ)上,攝入標準分別降低至85%和80%。
減重期間,飲食要清淡。于康建議,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。烹調(diào)油不超過20-25克,添加糖的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,減少高糖食品的攝入,能有效控制熱量。按照“蔬菜-肉類-主食”的順序進餐,有助于減少高能量食物的進食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