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們從救亡圖存的舊中國走來
它們從烽火連天的硝煙中走來
它們講述著開天辟地的歷史必然
它們見證著建黨百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
致敬
了不起的它們
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歲生日的盛大閱兵式上,32個裝備方隊以嶄新陣容接受黨和人民檢閱。戰(zhàn)旗獵獵,鐵流滾滾,見證著人民軍隊邁向世界一流軍隊的堅定步伐。
新華社圖表,北京,2019年10月1日 明信片:閱兵——紅旗-9B遠程地空導彈 新華社發(fā)
但是,如果你看到80多年前抗日戰(zhàn)爭中出現(xiàn)的自制“土武器”,你依然能被深深震撼。
許永吉所介紹的武器就是“延吉炸彈”。它一般由炸藥、炸藥筒、生鐵片、外殼、鐵絲制成。炸藥筒和外殼都是用鐵片制造,橢圓形,有一個孔,孔中插入引火線。炸藥筒內裝炸藥,炸藥筒和外殼中間,塞滿生鐵片,外殼用鐵絲捆扎成網罩狀。
今天,如果你走進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博物館,依然可以看到這件“土武器”。它的外型長得并不起眼,但在當時卻能讓敵人聞風喪膽。
“延吉炸彈”的名氣讓敵人聞風喪膽,然而,它的研制卻經歷了艱辛。最初的“延吉炸彈”聲音巨大,但殺傷力不強,敵人來了只能“嚇一跳”,對其戰(zhàn)斗力傷害不大。因為朝鮮族群眾喜歡吃辣,所以后來嘗試把辣椒面放入炸彈中。這種炸彈在室內爆炸后可刺激敵人眼睛,讓其流淚,但在野外爆炸效果還是不好。后來大家又在炸彈中放置玻璃碎片、石子,爆炸效果有所改善,但殺傷力只是略微增強。最終發(fā)現(xiàn),在炸彈中塞滿生鐵片,試驗效果好于手榴彈和手雷,大的炸彈可以炸毀敵人的汽車。
當時,制造“延吉炸彈”,最難解決的就是生鐵片的來源問題。游擊隊和群眾開始主動撿些破鐵鍋和不能用的鋤頭、犁鏵等送給兵工廠,但還是難以充足保證“延吉炸彈”的生產。面對敵人,當?shù)匕傩樟x無反顧地砸破了自家做飯的鐵鍋。
1933年,在王隅溝抗日游擊根據地保衛(wèi)戰(zhàn)中,抗日游擊隊和根據地人民群眾共1000多人,成功利用“延吉炸彈”抗擊敵人超過2000人,并最終奪取戰(zhàn)斗的勝利。
80多年后的今天,戰(zhàn)爭的硝煙早已散去,“延吉炸彈”退出了歷史舞臺,它靜靜地躺在博物館里,或許你只能通過抗戰(zhàn)題材的影視劇,才能找尋它的蹤跡。但曾經充滿力量的轟鳴聲在提醒我們,“土武器”里凝聚的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革命精神值得被記錄、被珍藏、被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