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如一家,守望相助,團結同心,合力筑夢。一直以來,延邊州牢牢把握“共同團結奮斗、共同繁榮發(fā)展”主題,各族群眾和睦相處、和衷共濟、和諧發(fā)展,共同創(chuàng)造著幸福的生活。
微小之處見真情
民族團結在基層,微小之處見真情。汪清縣新民街道東振社區(qū)黨支部書記、居委會主任孫芳瑜經常走訪入戶,努力辦好關系社區(qū)各族群眾切身利益的好事實事,她還經常為轄區(qū)低保殘疾戶、少數民族貧困戶送去大米、食用油等生活用品,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幫助和關心。
社區(qū)朝鮮族空巢老人方英淑是位拄雙拐的肢體二級殘疾老人,今年78歲高齡,老伴癱瘓在床??丛谘劾?、急在心上的孫芳瑜主動與她結對幫扶,走進了這個朝鮮族家庭,像子女般照料著老人。當老人住院時,孫芳瑜每天送飯并抽時間陪她聊天。2015年夏天的一個夜晚,孫芳瑜在熟睡中被一個電話叫醒,“姑娘呀,你快過來吧,阿爸依不好了?!睂O芳瑜和丈夫快速趕到,把老人送到醫(yī)院。六年如一日,孫芳瑜始終照顧方英淑的生活起居,在與老人朝夕相處的日子里,她們早已把彼此當成親人看待。
心系群眾解難事
她是群眾的“管家婆”、空巢老人的“親姑娘”、留守兒童的“代理媽媽”,哪里有需要,她就會在哪里出現。提起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(qū)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王淑清,大家都對她贊不絕口。
近年來,轄區(qū)內朝鮮族空巢老人不斷增多,王淑清根據社區(qū)老年人的不同需求,動員轄區(qū)內93家藥店、理發(fā)店、干洗店和超市等,為空巢老人提供無償或低償日常需求服務;主動當起留守兒童的“愛心媽媽”,每時每刻都在操心著他們的吃、穿、住、行,讓他們得到了愛與關懷;她帶領轄區(qū)的志愿者,與社區(qū)工作人員一同全力照顧孤寡、“三無”和來自各地的老人,進行親情陪護,使老人感受到了社區(qū)大家庭的溫暖……
王淑清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,盡心竭力解難事。她的堅持不懈和無私奉獻換來了漢族大爺的滿意,朝鮮族阿邁的微笑,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。
無礙交流更親切
龍井市三合鎮(zhèn)三合村是一個典型的朝鮮族聚居村,朝鮮族人口約占全村人口的98%。從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第一天起,劉加勝便經常與朝鮮族村民進行溝通、交流,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同時,努力提高村干部、黨員群眾維護民族團結的自覺性。
村民方哲成等6戶年過六旬的朝鮮族老人沒有經濟來源,生活困難,他積極幫助申報低保,補齊各種相關手續(xù),讓他們享受低保待遇;去年冬天,年近七旬的村民金長壽和老伴因家里沒柴燒而愁眉不展,他便組織村干部上山撿柴送上門;62歲的村民曲秀華不慎摔倒,造成腰部骨折,他聞訊后立刻開車到鎮(zhèn)醫(yī)院把醫(yī)生接到她家為其診治……
視群眾為親人,劉加勝用實際行動溫暖著村民們的心。為了更好地與村民溝通,身為漢族的他就向朝鮮族妻子學習朝鮮語,他跟村民的關系更親近了。